如何提高中考語文成績是初中語文教師共同關注的話題。近兩年來,部分教師認為閱讀材料均來自課外讀物,其他板塊真正涉及教材內容的也很少。因此,一到初三,為緩解中考復習時間緊,任務重的矛盾,便盲目加快進度,啃掉古詩文單元后,就冷落課本,一味的在“題!敝写蟾泐}型訓練,希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,收到事半功倍之效。對于此,筆者認為這種架空教材、忽視基礎的復習方法如同空中樓閣,其結果也只能事與愿違,無功而返。
點在課標,學在課堂,考在生活,知識能力在課內,這是中考語文命題所遵循的基本原則。所以,越是到了初三,越是要以課本為重要載體體現本學科的個性風采,以此來守住語文學習的主陣地。在分冊復習時,教師可借助教材,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來強化基礎,點擊中考:
一、重視字詞積累,厚實學生基礎。新課程實施以來,學生輕視語文學習,忽略字詞積累的現象比較普遍。為厚實學生基礎,在分冊復習時,對各冊的課下注釋和課后“讀一讀,寫一寫”中的重點詞語,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卻又容易讀錯、寫錯、用錯的字詞,教師一定要重點強調,及時檢查。可先將各冊中學生易錯的重點字詞依次羅列,突出強調,然后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強化記憶,最后抽查聽寫,分層過關,再將學生常常出現的錯別字整理匯編成專項習題,強化訓練,力爭讓學生對常用字詞能讀得準、寫得對、用得好。學生字詞積累唯有“積”之深厚,閱讀寫作方能“發”之噴薄。
二、依托名家經典,強化學生讀寫能力。中考語文,考的是課程目標,考點雖鑲嵌于新的背景材料和生活情境之中,但卻是“似曾相識”,因為這些都是在課堂上學習過,體驗過,都是教材內容的“活化”和課內知識的遷移。日常教學和中考復習時,教師或讓學生誦讀名篇佳句;或讓學生做仿段仿句訓練;或以精詞妙句為對象,重點品評欣賞;或以名家經典為載體,講解作文技法……教師只有引導學生扎實學習名家經典,適當進行延伸拓展,學生才能舉一反三,觸類旁通。
三、關注教材輔助內容,拓展學生學習空間。重視閱讀講解,忽略對教材輔助內容學習的現象在語文教師之中極為普遍。其實,只要深入分析教材,留意點滴細節,就會發現這些內容皆可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“源頭活水”。日常教學或分冊復習時,可引導學生閱讀各冊課本“寫在前面”的話,學習引言的寫法,品味排比的妙用;可通過品讀“綜合性學習·寫作·口語交際”中的導言,學習“語文實踐活動”開場白的寫作技巧;可參照“名著導讀”內容,結合平時閱讀情況,指導學生制作名著閱讀卡片,提高名著閱讀的信度和效度;可適當學習“附錄”中的部分內容,了解一些必備的語法知識,掌握各種文體的閱讀方法,為后期的“語段修改”和“閱讀寫作”復習奠定基礎……“處處留心見學問!苯處熤灰龑W生合理利用好教材輔助內容,就能達到讓學生開闊眼界,厚實基礎,提高能力的目的。
四、廣泛吸取古詩文精髓,注重課內到課外的遷移訓練。中考文言文考查的語段雖然都取自課外,但不論怎樣,復習時都要把重點放在課內文言文上。學生只有全面掌握了書本中的知識,才能由課內積累向課外拓展延伸。復習時,可讓學生誦讀各冊的詩文,背誦重點篇目,增強文言語感;可讓學生識記重點詞句,翻譯重點段落,加強文言知識的積累;可引導學生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,將詞語、句子、篇章的內容、作者的思想情感、主要寫作手法等方面進行歸納整理,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規律的把握。在此基礎上,逐步由課內到課外,實現知識的遷移,能讀懂淺易的課外文言文。
一年一度的中考復課工作即將拉開帷幕,為此,我想對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說:“中小學是基礎教育階段,無論課程教材怎么改,中考命題怎么變,打牢基礎始終是首要任務。我們只有瞄準課標,活用教材,厚實基礎,才能使學生的語文成績“如虎添翼”,水到渠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