載入中…
設為首頁 Rss訂閱 加入收藏
 v 您現在的位置: 商南教育信息網 >> 網站 >> 首頁欄目 >> 資源中心 >> 教育資源 >> 論文論著 >> 正文
 
 

讓游戲成為你教學中亮麗的一抹色彩——國培征文

作者:章媛    文章來源:試馬鎮中心小學    點擊數:1620    更新時間:2011-12-1

我在擔任英語教學的工作中,發現大多數學生對學習英語都缺乏興趣,而且只有在老師的強迫下才學習。但很多學生不是智力很差,相反他們的記憶力和理解力還要比其他基礎稍微好點的同學還要好。關鍵是他們不喜歡學,所以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就顯得很有必要。經過實踐,我發現游戲就是調動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。

學英語的主要目的在于能用英語進行交際。培養英語交際能力就要向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交際任務,訓練他們運用英語去完成!坝螒颉钡谋举|是假設、模擬,在想象的外部環境中有意識地進行模仿活動。在課堂上假設、想象某種交際情境,用英語進行模擬言語活動,便是英語教學中的游戲。采用這種形式可以靈活規定教學所需要的社會動因、交際目的、交際對話形式等等,使交際訓練靈活多變,輕松自然,易于引導。游戲使死氣沉沉的教學交際變成有目的、有內容的自然交際,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。具體的說游戲教學有以下的作用:     

一、英語教學中采用游戲教學的作用:

1.可加強學習動力,提高學習積極性

語言課上,學生為學而練,為練而說,會影響學習積極性。而教學游戲則以游戲的形式提出了語言之外的任務,使學生感到英語確確實實是交際工具,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,從而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認識,使英語學習具有實際意義。

 教學游戲如任何游戲一樣,有很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,能調動學生的情緒,促進其思維活動,克服緊張感,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說話的愿望。教學游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,而想象力又是促進創造性言語活動的重要因素。

 2.可提高學習效率

心理語言學所做的實驗證明,動因和興趣相一致時,記憶效果最佳,趣味性強的內容能使記憶力提高15倍。游戲則既有趣味性,又能保證動因和興趣相一致。因此,以游戲的形式做練習,鞏固所學材料,其內容和語言能牢牢地印在記憶中。

3.有益于融和師生關系

 教學游戲能改善師生關系,縮小師生間的距離,使師生之間產生信任感、親近感。教師以平易近人的組織者、參與者的身份引導游戲順利進行,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去感染和影響學生,能夠更好地達到教學和教育目的,大大地提高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地位。

4.有利于班集體的團結互助

 教學游戲是集體活動,對集體內的相互關系會產生影響,它要求集體成員之間學會互相交際、互相尊重、互相協作。在游戲中大家互相領會對方的交際意圖,又努力使對方理解自己,同心協力完成任務,這對同學之間建立良好關系起到了一定作用,有益于班集體的團結互助。

總之,英語教學游戲實際上為學生創造了一種極為良好的語境,在這種實踐中,使他們(平行班的學生)的注意力高度集中,思維的潛力得到充分挖掘,他們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,他們平時學到的知識得到充分運用,英語水平得到明顯提高。同時,在語言游戲中,他們不僅學習語言,也學習正確地待人接物(如公共場所的禮貌行為、事務性的交往、正確處理不同情景中產生的矛盾、正確對待不同意見等等)。他們的交際能力和獨立處事能力不斷加強?朔䞍刃牡淖员案、緊張感、拘謹等心理障礙,使個性向開朗、活潑、主動、熱情的方向發展。因此,我們不能忽視教學游戲在教育、教學活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。

二、英語教師在使用游戲教學的時候,應該注意的原則:

第一,紀律性原則。游戲是為教學服務的,而良好的紀律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。因此,在游戲開始前,我就強調一定要遵守紀律,并明確游戲規則,養成有令即行,有禁即止的良好習慣。

第二,目的性原則。在玩的時候必須注意游戲必須為教學服務,教師心中一定要有明確的訓練目的,不能純粹追求課堂的活潑,為游戲而游戲。

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詹斯.阿謝爾潛心研究20年而提出的“全身動作反應法”非常適合基礎英語學習。所謂“全身動作反應法”即:教師先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一系列指令性語言項目,然后讓學生對這些指令性語言作出動作上的反應。在開始階段不一定要求學生在聽完之后立即做出口頭反應,允許學生有一段沉默期,只作出動作上的反應,這時學生的身體動作是表示理解的手段。然后,學生再模仿教師的指令。學生大部分語言活動中以理解語言為主,這樣學生的心理壓力比較小,反而會說得輕松、準確。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步驟來達到全身反應法的目的。

1.教師清楚明了發出語言指令,并配以動作輔助說明,不要求學生立即模仿教師動作,只要靜聽,試著理解教師的意圖。

2.教師發出語言指令,讓學生做出動作反應,逐漸理解所授內容。

3.學生邊做動作,邊模仿教師所發出的語言指令。

4.讓一位或部分學生發出語言指令,其他或另一部分學生做出動作,直到他們可以邊發出語言指令,邊做出動作。例如在教學eat, drink, draw, write, read, copy, close, open這些單詞時,我就運用了這一方法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
第三,參與性原則。參與性原則就是讓全體學生“動”起來,承擔游戲中的每一個角色。

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傾向性的差異不是天生的,而是后天在環境、教育等的影響下形成的。仔細分析一下對那些英語學習缺乏興趣,缺乏學習動力因而成績很差的學生情況就會發現,他們在學習中感到困難→不感興趣→成績差→更不感興趣→成績更差的軌道上形成了惡性循環。所以幫助學生排除學習上的困難,激發他們的興趣,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。而游戲時他們會放下一些心理負擔,投入到活動中去。因此,我有時會“強人所難”地要求他們擔任一些較簡單的角色。如在“找失主”游戲中,我會要求膽小的、害羞的、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與成績相對優秀的學生一組,運用“Is this your?”一起去尋找失主,這樣既達到教學目的,又能增強學生的自信。

第四,趣味性原則。游戲,就要有趣味性。靈活多樣的游戲形式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,如“唱歌學英語”、“猜謎學單詞”、“繞口令”、“傳話游戲”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學生的喜愛,“創設情景,角色扮演”也是我教學實踐中運用較多的一種形式。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學科,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是其實踐性的主要表現。

第五,靈活性原則。靈活性就是指在教學中要注意適時、適度開展游戲活動,在游戲中要注意課堂氣氛和課堂節奏的調整和把握,要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與游戲之間的關系,不要形成就游戲而游戲的局面。如在新授時,我們可以穿插些表演性的游戲,以分散難點、降低難度;在操練時,可安排些針對性強的游戲;在復習時,可開展一些綜合性的游戲活動等等。

三、英語課堂中游戲的運用方法:

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,不同的教學內容我們可以采取不同的游戲方式。

1、在課前運用游戲熱身。

由于學生在上課前幾分鐘很難安靜下來,所以我經常運用一些集體游戲進行“熱身”,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進去,以便快速進入學習狀態。如:唱歌、guessing games等游戲活動。我在教學 1——10 數字時就通過全班做 “jum p 5/6/11... times” 游戲,即活躍了氣氛,激發興趣,又為新課做了心理及知識上的準備。

2、在新課導入時運用。

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用直接導入,也可使用游戲導入法,如:猜謎游戲。

3、在學習新知中運用。

課中,隨著教學內容的由淺入深,學生的大腦也會出現疲勞,注意力不集中,此時我也運用游戲。如,我在教單詞時就用“Magic Box”這一游戲,把單詞放在一個裝飾過的神秘紙盒里面,然后讓學生邊摸卡片邊閉上眼睛猜單詞。這樣學生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中,教學效果非常好。

4、在鞏固練習時運用。

學生學完新知后,對本課內容有一定的了解,但必須通過練習來消化吸收。此時便是開展游戲活動的好時機,用邊玩邊練的方法,可以使枯燥的練習變得趣味十足。該階段可以開展許多生動活潑的游戲,如:猜謎、開火車、打電話、找朋友、創設真實情景等。此時,要求教師組織學生時要活而不亂,動靜有序,要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游戲。我在教學“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?”時,就創設了“In a shop” 的情景:顧客來買食品或飲料,我先扮演店主 T:What would you like? S:Id like some beef. T:Here you are. S:Thank you. 這樣一來學生們情緒高漲,爭先恐后地要來購物,課堂氣氛相當活躍,通過游戲活動,不僅使學生學得生動活躍,而且對所學知識更深刻、更牢固,也有助于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。

總之,在課堂上利用游戲活動進行教學,必須做到適用、適度、適效,必須體現游戲活動是為教學服務的宗旨,讓學生在玩中學,學中樂,樂中獲,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。

 

 


文章錄入:商南李鑫    責任編輯:snlxedu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沒有了
  • 網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 景l表評論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訴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關閉窗口
    網站地圖  | 設為首頁 |  加入收藏
    主辦:商南縣科技和教育體育局 承辦:商南縣電化教育中心
    地址:商南縣育才路         陜ICP備07500362號
    本網站所有公開信息的版權均屬于商南縣教育信息網所有,任何單位或個人使用或轉載本網站內容前需征得同意。推薦瀏覽分辨率:1024x768
    12一14性xxxxx